声音开关

语速

放大

缩小

鼠标样式

大字幕

重置

退出服务

2025年04月15日 | 星期二

2025年4月15日

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自治区人民检察院 > 检察业务 > 队伍建设 > 正文
扶贫路上的“小书记”
2018-09-06    来源:    作者:    【打印本页】    字体: [][ ][ ]
分享至:
分享到微信
2018-09-06


    一位默默驻村近三年的“无名小书记”,一夜之间成了红寺堡的“网红”。他工作的红寺堡区检察院,他所驻的太阳山镇周新村,人人传扬着他的故事……

    2016年3月,随着“扶贫攻坚”的号角响起,谭俊受组织委派,放下红寺堡区检察院检察官的工作,成了红寺堡区太阳山镇周新村的第一书记。驻村前,他心里几度打起退堂鼓,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没有别的选择。虽说是领导让他到村上锻炼,其实,他明白这是党组织给他下的“军令”,丝毫不能放松。面对陌生的农村工作、面对咿呀学语的1岁儿子、面对80%以上为贫困户的周新村,还有顿顿吃泡面、没有网络的困窘……他义无反顾踏上了扶贫驻村之路,《基层党务》《扶贫工作指南》等一系列新时期涉及农村工作的文件和书籍成为他茶余饭后的消遣、朝夕相处的“伙伴”。

    为完善基层党建工作、规范农村财务管理,忘记吃饭、忽略节假日成为谭俊的家常便饭,但“初心”和“使命”让他克服诸多困难,战胜了自己。

    一个阴雨连绵的早晨,刚刚上班的谭俊发现村部里很多人吵吵嚷嚷,检察职业的敏锐性告诉他,情况绝对没有“讨低保、求危房改造”之类的事那么简单。走到跟前一看,一个身上血迹斑斑的老人倒在地上,他急忙把老人扶到自己的床上躺下。据老人讲述,原来伤情是被儿子儿媳殴打所致,儿子已被派出所民警带走。听闻缘由,他气愤不已,恨不得让老人的儿子在派出所多待上些日子,好好反省反省。可是考虑到老人无人赡养,又无生活自理能力,经与老人商量,谭俊又从派出所里领回了老人的儿子。见到老人的儿子后,谭俊从法律层面讲解虐待老人犯法,并从道德层面举例教育,最终父子俩相互搀扶着走出了院子。后来,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他经常抽空探望老人,监督其儿子儿媳尽赡养义务。

    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荣事迹,只有任劳任怨的东奔西走,质朴而刚毅的言行里,总是洋溢着忙而不燥的沉稳。两年多了,谁也说不清包扶村的旮旮旯旯留下了谭俊多少足迹,就连上小学的孩子见了他都会喊上一声“小谭书记”。问起憨厚的村民,都说“他是个好书记,是个好人”。

    因为妻子工作太忙,八十岁的奶奶住在医院里,只有母亲去陪护,家中剩下体弱多病的父亲孤身一人。说起病榻前不能尽孝的揪心,泪水在谭俊的眼眶里打转……妻子说:“小谭天天扎在村里头,挨了我不少埋怨,但是看到领导和村民的肯定,又乐开了花。感谢大家对小谭的关怀和支持,大家安康,小家才能欢乐,我们一家人以他为荣……”

    现如今,“脱贫销号户”的档案里,基本签齐了谭俊的名字;产业结构调整、特色养殖的责任状里打满了被考核的对勾;禁毒斗争、扫黑除恶战役也孕育着他不少豪迈而铿锵的承诺。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履职下,周新村种植产业结构得到了深度优化配置,现种植黄花菜5015亩左右,枸杞195亩,中药材200亩,玉米2000亩左右;养殖肉牛300余头,滩羊1.2万余只,家禽5000余只;新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,种植专业合作社2个,互助资金合作社1个,家庭农场5个,大大增强了农民自身发展动力,为巩固提高脱贫成效打下了坚实产业根基。通过劳务经纪人及企业,培养出一批有眼界、懂技术的职业化农民,建档立卡户年外出务工800余人次,其中有多个建档立卡户已经举家转型为职业农民,有了固定的工资性收入,甚至还享受企业给予的养老保险等福利。群众说,小谭书记和电视剧里的“马向阳”比起来,其实一点都不逊色。

 

【作者】:
【来源】: